
鲁迅先生说:“我有一时,从前屡次忆起儿时在故土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后来,我在久违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只有在回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关于徐州人来说
最难忘的幼年滋味是什么
3分钱的绿豆冰棍
妈妈做的西红柿炒蛋
仍是逢年过节,家里必备的这颗糖。
点开视频追梦徐州!
《小孩·酥 》
小孩酥糖又叫小儿酥,是徐州当地传统名点,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其特点是“香、酥、甜”三性具有,深受徐州人的喜欢。
红白相间的糖纸,一个绘声绘色的胖娃娃栩栩如生。从刚开始的纸质糖纸,到现在的塑料糖纸,不知经过多少春秋。
(80年代,徐州糖块冷食厂小孩酥出产楼)
1981年,徐州市糖块冷食厂出产的小孩酥糖获商业部食物评比第一名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谓。糖块冷食厂的前身是东亚糖块厂。1956年1月,东亚糖块厂被同意实施公私合营。1958年,东亚糖块厂与功利糖块厂、华兴糖块厂、和记糖块厂等私营厂家和22家糖块作坊组成公私合营东亚糖块厂。该厂后于1965年并入汽水厂,改名为公营徐州糖块冷食厂。
陈素元,笔名陈墨昂,拿手画鸡,兼人物山水花鸟;著作先后被省市级博物馆、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财团和艺术画廊及个人保藏,屡次参与全国性美展并获奖,终年定居在北京。小孩酥糖上总能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而这幅辨识度极高的糖纸画便是陈素元规划的。胖胖的脸蛋儿像福娃,藕节似的手臂有福气......30多年后,重画胖娃娃形象,陈素元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80年代徐州糖块冷食厂大门)
陈素元从小对绘画就有一腔热忱,凭仗本身的天分和尽力,从乡村考入徐州工艺美术研究所。1984年,徐州市糖块冷食厂接收规划师,陈素元从此成为了一名包装规划人员。
80年代,有一串徐州人耳熟能详的姓名:小孩酥糖、奶油饼干,中华牌高梁饴,桔子硬糖、蜜三刀、麒麟汽水......这其间,有许多食物上的包装画都出自陈素元的翰墨。
说到规划小孩酥糖纸画的精华,陈素元说,简练、心爱、具有概括性,这三点非常重要。由于小孩酥是传统食物,他就挑选我国人独爱的福娃形象,糖纸的底色上有一个个橙黄色的圈,这是源于小孩酥制造工艺的创意,一层糖一层花生酱,让糖纸画和传统工艺遥遥相对。
(糕点出产车间)
(徐州副食物大楼顾客买小孩酥糖场景)
在方案经济时代,小孩酥糖都是凭票购买。1982年开业的徐州副食物大楼,小孩酥1块1毛5一斤,每人每次只能买3两。大约是由于不殷实,糖可贵吃到,所以就觉得特别甜美。
90年代初,徐州市糖块冷食厂的糖块出产车间忙的如火如荼。彼时,小孩酥仍是手艺包装,女工每天额外包糖80斤,但一般能包到100斤,手速快的工人乃至能够包120斤,这速度让人惊奇。
“还有更惊奇的,这台出产小孩酥的机器是咱们工人自己研制的。”常常讲到这,原糖块冷食厂的厂长孔祥超的自豪感总是情不自禁。
(20年前,20年后,孔祥超承受采访时画面)
1993年,糖块冷食厂出产的小孩酥和其它糖块一起走向了国际。第一批出口到了俄罗斯。
到新加坡参与首届食物博览会也获得过金奖。
从前的孔厂长,现在仍活泼在酷爱的范畴,目上一任我国食协糖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他说要把这份“甜美的工作”一向坚持下去。
(小孩酥糖纸最经典形象)
当公营的徐州糖块冷食厂完结她的历史使命,小孩酥出产版权被糖块厂的一名职工买了下来,现在还保留着出产线。
尽管糖块的品种越来越多,但在每个喜庆的日子,徐州人总会想起那颗糖的滋味,又或者说,那是一种对幼年欢喜的回忆犹新。
为什么儿时的饮食回忆那么难忘,又那么难以仿制?由于它的构成很杂乱,是视觉,听觉,味觉在特定的情境下相互协作的产品。经过食物留存的回忆,有甜美也有苦涩,即使找到如出一辙的滋味,你也找不回那时那景那人。
渐渐地
你会发现自己真实想要的
并不是一根绿豆冰棍
一盘西红柿炒蛋
一颗糖块
你思念的是家的滋味
味到浓时便是家
你最思念的家乡味是什么?
编导 朱晓峰 季广天
摄制 李灿 季广天
修改 朱晓峰
视频来历 徐州广电媒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