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封雪
新冠肺炎正在全球大盛行,病例数和病亡数每日均在升高。但是,在十分之时,一篇题为《全球首例成功双肺移植医治COVID-19晚期肺纤维化》的论文日前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在线宣布,引起了艰苦医学界的高度注重,更为各国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供给了可开始的阅历。
这篇文章的榜首作者,悬殊全国人大代表、长时间从事肺移植根底及临床作业研讨的南京医科大学隶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
陈静瑜和他的肺移植团队。图片来自:联合国新闻
为危重症患者翻开又一道生命“期望之门”
新冠肺炎疫情发作以来,陈静瑜作为我国肺移植手术的领军人物和开拓者,一向战役在疫情防控一线。接连两个多月,他再接再励地赶赴多家定点医院,了解患者病症、组织会诊、剖析恢复和病亡病例、组织术前预备和术后护理……
2月18日,关于武汉市来说,救治作业到了关键时刻。那天,陈静瑜看到了一组有关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病亡、现存重症患者的数据后,他坐不住了!一种职责与担任,在他心中涌动。
当天晚上9时,他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宣布《关于在武汉建立新冠肺炎ECMO特别救治部队的紧迫主张》,期望国家建立武汉ECMO特别救治部队,抽调全国ECMO专家会集领导武汉的濒危患者救治作业,以进步救治成功率,尤其是对濒危医务人员的救治。
3月2日,陈静瑜又宣布一份《关于组成国家级肺移植团队进行新冠病毒肺炎肺移植的主张》,明确提出受者的重点对象应首选武汉危重症患者,靠呼吸机+ECMO支撑的濒危患者,尤其是年轻人或许医务人员。值得一提的是,陈静瑜在主张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员、ECMO及心肺移植救治的专家,假如国家采用我的主张,我自愿报名参加国家ECMO团队的筹建并奔赴武汉参加救治。”
陈静瑜的主张,引起了国家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分外的注重。现在,国内已有5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成功。其间,2月29日,陈静瑜团队为一位59岁的男性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肺出血患者,成功施行全球首例急诊双肺移植手术;3月10日,又为一位73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成功进行双肺移植手术。现在,患者双肺氧合功用杰出,不久就可恢复出院。
从失利与据守中炼成“我国肺移植榜首人”
陈静瑜在业界被称作“我国肺移植榜首人”。自2002年以来,陈静瑜团队已先后完结了1000多例肺移植手术,多项技能填补了我国乃至亚洲空白,打破多个被业界视为“禁区”的纪录。
“肺移植是高难度手术,假如有一个细节考虑不到位,手术就会出问题。咱们刚开始时,阅历了屡次失利,死亡率高。”陈静瑜说,虽然团队人员心里很伤心,却一直不抛弃,把问题一个一个处理。后来,跟着团队协作渐渐的变好,他们成功完结艰苦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双肺移植手术。
“首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技能难度大、危险高。原本肺移植危险就高,加上仍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起还要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陈静瑜说,“咱们不知道,把这个病肺切下来的过程中,患者的气道里是否有病毒存在。”
陈静瑜团队在无锡成功完结首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图片来自:无锡发布
为了做这台肺移植手术,陈静瑜作了缜密的研判与预备,把无锡市人民医院的肺移植手术室,整建制地搬家到了无锡市流行症医院,对一切的医护人员都采取了三级防护。那天,在通过改造的负压手术间,历经6个多小时,顺利完结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双肺移植手术。
在陈静瑜的朋友眼里,他其时可完全不上手术台,更不用去冒险,只需进行技能指导。但陈静瑜想的是,自己有才能、有技能,假如不去救治患者,那悬殊不称职。假如手术成功,更是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也能向艰苦供给一份我国阅历。
虽然名望大,他依然不忘掉手术台。现在,陈静瑜团队从10年前每年做20例左右肺移植手术到现在每年可做50例以上。无锡肺移植中心也成为艰苦三大肺移植中心之一,与他们协作的中日友爱医院肺移植中心也进入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每年,他们还承受国内进修生50人以上,并不遗余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专业人才。
来历:科技日报
修改:张爽
审阅: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