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趸菜挑进城,呼喊腔调最悦耳。
黄瓜扁豆辣青椒,时鲜果蔬入门庭。
这是一组何大齐老先生画的老北京风俗画,在这里,你不光能听到各种小贩拉长声响、很打远儿的叫卖声,还能馋出口水来!
农家老妪养小鸡,生蛋存在篮子里。
跨上竹篮进京城,呼喊一声鸡蛋咧。
蚕豆皮酥果实坚,耐嚼磨牙滋味甜。
小贩推车串街巷,姑娘小孩喜开颜。
用棍击打大木梆,一付担子肩上扛。
零售香油与酱醋,胡同走来卖油郎。
四块铁片摇作声,磨石水桶一条凳。
磨剪子来戗菜刀,手工都在十指中。
摇晃铜碟响叮当,锔盆锔碗锔大缸。
紧拉竹弓金刚钻,破损瓷器复原装。
网捞鱼虾护城河,沿街叫卖保鲜活。
小鱼剁碎做猫食,活虾煸炒佐酒喝。
文火慢煮滋味浓,身挎木箱走京城。
猪头肉香声声喊,穷街陋巷留行迹。
闻着特臭吃着香,致和字号美名扬。
小贩挎篮沿街卖,呼喊唤出老大娘。
阖家聚会月儿明,上元佳品人独钟。
面白心热黏甜香,味美情暖在京城。
庙会集市摆摊棚,炒面茶汤色味浓。
巨大铜壶触人目,冲水也需有真功。
馄饨挑子个头高,现包现卖滋味好。
学子旅人是常客,馄饨开锅吃夜宵。
铁锅上架饸烙床,锤把下按面条长。
荞麦饸烙锅中煮,浇上作料格外香。
臂上托起白面团,手持铁片雪花翻。
猪肉打卤滋味美,刀削面香诱人馋。
糜子面粥稠又黏,芝麻酱加花椒盐。
一碗面茶香四溢,果腹御寒价又廉。
风味小吃数灌肠,外焦里嫩油汪汪。
锅上煎炸铲子压,蒜中浇汁喷喷香。
*何大齐:1945年1月,正是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天,咱们全家从沙滩搬到西安门北黄城根的一所大宅院里久居。直到1966年夏天搬出,咱们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一个春夏秋冬。其间发作的各式各样的国务、家事,一幕一幕,如梦如幻,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五行八作的人物形象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非常明晰,反常亲热。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