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酒客网美酒资讯正文

谷丙转氨酶高的危害 它的危害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0 00:41:00  阅读:848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浩然

  谷丙转氨酶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数值是否稳定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那么你知道谷丙转氨酶为什么会偏高吗,谷丙转氨酶高的危害有哪些呢,怎样才能使谷丙转氨酶的数值降低到健康的水准呢,治疗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谷丙转氨酶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GPT升高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GPT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体内生长肿瘤,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其正常值是0-40U/L。

  危害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主要就是对患者肝脏的损害,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同时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就是对导致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降低,从而使得药物代谢和身体毒素得不到及时的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可以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加阻止,其病情发展的后果是相当严重。但是它的升高说明了肝脏受到了损伤,肝脏损伤严重就对身体有危害了,主要表面以下几个方面。

  (一)酒精肝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

  大量饮酒的酒精肝患者可以导致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对已受损的肝脏带的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肝脏的不断受损有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出现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二)肝硬化、肝癌患

  如果是肝硬化、肝癌患者谷丙转氨酶高的话,常提示病情正在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患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谷丙转氨酶高时常提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并伴有肝损伤,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否则会导致其代谢和解毒能力也在逐步降低,进而使得药物代谢和身体毒素得不到及时的排出,导致受伤的肝细胞进一步加速受损。

  原因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有许多,如:体内生长肿瘤、急性肝炎、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剂量时,以及某些胆道疾病、心脏病时的心力衰竭,发热等等病症,均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谷丙转氨酶ALT偏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但停药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一般都会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可使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抽血做肝功能检查会发现谷丙转氨酶偏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可能跟肝脏疾病有关。如急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急性肝炎所致,而谷丙转氨酶中度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炎,如慢性乙肝。

  如何降低

  一,保肝降酶

  酒精肝的治疗首先必须戒酒,积极成功的戒酒是防治酒精肝最有效的措施。药物治疗要根据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谷丙转氨酶异常,一般采用保肝降酶药物,以减轻对肝脏的损伤,临床常用的药物中其成分五味子含有五味子乙素,可以通过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活性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并能增加肝细胞蛋白合成,促细胞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转氨酶,保肝护肝的作用。

  二,补充维生素

  机体营养状态的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长期饮酒和素有肝脏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而言,营养的供给对改善酒精性肝病效果显著,前面提到的药物和维生素B,可以供给肝脏所需营养物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修复肝损伤。

  三,注意饮食

  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饮食上都可以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蘑菇等,来提高免疫力。 多食用高蛋白食物,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此还应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肠道病毒是什么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病毒都不是陌生的吧,那么大家知道肠道病毒是什么吗,肠道病毒感染怎么办呢,肠道病毒检测怎么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肠道病毒吧。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简称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

  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都有,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

  病理

  病原体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为20、24、30纳米的直径,含脂质、核心的单链核糖核酸、乙醚等脂类溶剂的抗性、酸及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洗涤剂都具有耐药性。大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损伤。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流行情况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

  1981年再度在亚洲和非洲流行,并蔓延到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美国迈阿密等地。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几次流行。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传播。的病毒感染的咽和肠的存在,从粪便病毒排很长的时间,持续数周。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它可以通过液滴传播。该病毒在污水中很长。

  发病及临床表现人食入病毒后,经过7~14日,存在于咽部和肠道淋巴样组织的病毒,经血流进入单核吞噬细胞中增殖,最后达到靶器官(如脊髓﹑脑﹑脑膜﹑心﹑肝﹑皮肤等),在不同的器官中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突然发病,有严重的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结膜下出血,出血程度从小的出血点到大块出血。10日内完全恢复。可以伴发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腰脊髓脊神经根病,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在眼病几周后发生。

  主要症状类似脊髓灰质炎,可导致瘫痪和肌萎缩等后遗症。另外一种并发症是面神经瘫痪。71型肠道病毒主要引起手-足-口病及无菌性脑膜炎,72型肠道病毒可引起甲型肝炎。

  诊断

  依赖于检测病原和抗体。这些病毒可以存在于粪﹑血液﹑脑脊液﹑脊髓﹑眼结膜分泌物以及咽部﹑脑﹑心﹑肝和皮肤或黏膜的病变部位。可用组织培养法或动物接种法分离病毒,然后用相应的抗血清鉴定。检测核酸的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有PCR法和SAT法。

  检测抗原的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核酸杂交法等。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滴度,若有4倍以上升高,即可以确诊;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等。

  治疗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因此,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对于谷丙转氨酶的治疗,需要区别对待。

  1、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对这样的病人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所以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纤维化的药品,注重抗纤维化治疗。

  2、谷丙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

  这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像这种转氨酶水平不是很高,大多在100~200单位之间,或者小于100单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视,因为这类病人的人数最众,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也最差,最终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宜及早采取恰当的治疗,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3、暂时性的肝损害,造成谷丙转氨酶高

  比如服用某种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会出现暂时性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停药后两天就恢复到正常。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对肝脏具有毒性的药物,就会加重病情,造成病毒性肝炎,所以一定需要注意,如果是暂时性的谷丙转氨酶升则无需药物治疗。

  患者饮食

  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最灵敏的指标,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中毒等受到损伤时,谷丙转氨酶释放入血液中,就会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偏高通常意味着肝脏受损,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则意味着肝病复发,因此,肝病患者最怕谷丙转氨酶偏高。肝病专家认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除了必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也要注意饮食。

  1、注意综合营养

  合理搭配,防止偏食。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荤素相间,尽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

  2、每天一杯牛奶

  患者应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二到三两精瘦肉(猪、牛、羊、鸡、鱼肉均可),一块豆腐,每天两种蔬菜(扁豆、菠菜、油菜、芹菜、黄瓜、香菇、木耳等任选)交换搭配,吃两个水果(苹果、梨、桃、香蕉等不限)。尽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锅、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3、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

  例如山楂、杏肉、酸枣、西红柿等。另外,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对于加强肝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有益。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对于新鲜的蔬菜,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汤,每日交换食用。

  4、禁酒

  90%-95%的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而且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乙醇的毒性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导致严重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硬化。因此,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不要喝酒,包括红酒、啤酒等酒精性饮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谷丙转氨酶偏高的饮食只是帮助恢复肝功能的一个方面,要想避免谷丙转氨酶反复升高,肝细胞反复受损,必须针对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是乙肝大小三阳、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谷丙转氨酶的内容了,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谷丙转氨酶的数值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身体的调理,在发现身体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及早进行检查,以免错过了疾病的重要治疗时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