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酒客网美酒资讯正文

可悲它从被人类发现到走向灭绝不过5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6 17:05:46  阅读:5234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褐兔袋鼠的传奇故事仅在博物学家的笔记中才干觅得一二。

“趋同进化”一直是生物学中有目共睹的课题,指的是:两种血缘关系很远的动物,由于日子的天然环境附近,面对的生计应战相仿,逐渐进化成表面,乃至生理结构类似的物种。比如,相同习惯飞翔的蝙蝠与鸟类,代代漫游大海的鲸鱼和鲨鱼。澳洲的各种有袋类动物也常被当成趋同进化的典型事例。

澳大利亚的一些小袋鼠、袋鼹、袋獾,与亚欧大陆上的鼠类、鼹鼠、獾类长相酷似,但这两类动物早在1.6亿年前现已分了家。有袋类动物在分类学上归于哺乳纲、有袋目。作为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它们没有发育健全的胎盘,幼崽只能早早出生,爬进育儿袋中吸吮乳汁持续生长。澳大利亚的国兽“袋鼠”也是得名于雌性温暖而安全的育儿袋。

澳大利亚现存的袋鼠约有60种,体型表面各不相同。有些袋鼠站起来身高可达1.5米,有些则体型娇小,仅如野兔一般。袋鼠宗族中有一类成员叫做“兔袋鼠”,它们不只体型、毛色、生计环境很像野兔,连一蹦一跳的走路姿态都活灵活现。假如不是由于它们耳朵较短,尾巴很长,乍看之下几可乱真。

图1:兔袋鼠与猫和小鸟的体型比照

1841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怀着对欧洲野生动物的怀念之情,将这些生疏的小动物命名为“兔袋鼠”。曾几何时,兔袋鼠的散布广泛澳洲大陆及其周边岛屿,但随着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影响,4种已知的兔袋鼠中已有2种走向灭绝,1种陷于濒危。1889年曾经,澳洲东南部的大平原上还日子着一种褐兔袋鼠,它是袋鼠宗族的跳高能手。

图2:约翰·古尔德制作的褐兔袋鼠

褐兔袋鼠的体长大约50厘米,体重约为3千克,当它沐浴着落日安静地吃草,你很难看出这个小毛球竟是袋鼠宗族中的跳高能手。约翰·古尔德曾在《澳洲的哺乳动物》一书中记载了他与褐兔袋鼠的密切触摸。

那时,他带着两条猎犬在南澳大利亚的平原上打猎,很快确定了一只单独日子的褐兔袋鼠。可是,这种小动物正应了那句古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当猎犬挨近到必定间隔,它忽然发觉了风险,以惊人的爆发力和速度飞蹿出去。两条猎犬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当褐兔袋鼠逃出了大约400米,它忽然间一个翻身向古尔德的方向冲回来。眼看扬起尘烟不断迫临,古尔德文风不动地站在原地。或许由于习惯夜间日子,褐兔袋鼠的视力好像不太好,直到与人类的间隔缩短到6米以内,它才惊惶地发现了古尔德,匆促应变。古尔德也吃了一惊,他的脑筋飞速工作,猜想袋鼠究竟要从左边仍是右侧逃跑。但出乎他预料的是,在这危急关头,褐兔袋鼠没有转弯而是加快跳起,划出一道高高的抛物线越过了他的头顶,最终落到地上。

褐兔袋鼠的跳动高度挨近1.8米,关于体型与野兔相仿的动物来说无疑是一项豪举。可悲的是,如此近的间隔给了古尔德举枪射击的时机,在猎枪和猎犬的两层攻势下,褐兔袋鼠被杀死了。

图3:跑动中的褐兔袋鼠

以约翰·古尔德为代表,19世中期今后,许多标本收集人、天然博物馆争相网罗褐兔袋鼠的标本,由此引发的打猎活动要挟着袋鼠的生计。人们很快发现,这种小动物尽管表面酷似野兔,但对人类的戒心远不及野兔,繁衍速度也比较慢。一起,它也不像野兔一般挖洞日子“掩人耳目”,歇息时,褐兔袋鼠会在灌木丛等荫蔽处铺搭一块“垫子”静静地坐在上面,如此“草率”的荫蔽办法很简单被猎犬发现。

被西方人发现并记载后缺乏50年,褐兔袋鼠的数量快速下降。有学者以为,这一时期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农场、草场不断增多,烧荒活动破坏了大平原的天然环境,牛羊等牲畜蹂躏植被,啃食牧草,使褐兔袋鼠食不果腹。一起,人类引进当地的家猫和赤狐过度繁衍,演变成褐兔袋鼠新的天敌,对其种群造成了损害。

1889年,应澳大利亚博物馆的需求,标本收集人贝内特(K. H.Bennett)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收集了一只雌性褐兔袋鼠标本,这批标本售得了5先令的高价。——这竟是人类对这个物种的最终记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