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过后,全国各地的气温便有所回暖。对于春病的预防也需要提上日程。乍暖还寒时也是疾病多发时,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那么该如何预防呢?以及预防哪些疾病呢?
第一:预防呼吸道疾病
其中包括流感、咳嗽、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流感,属于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时间一般为1-3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流鼻涕、咳嗽以及肌肉关节痛等。
需要提防的人群包括:儿童、老人、亚健康人群。
预防方法:
少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医院。
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
注意防寒保暖,添加衣物,多饮水。
戒烟酒、勤换衣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一旦发生呼吸道疾病,积极治疗之外,还需要与他人保持距离,打喷嚏、咳嗽,注意掩口鼻。
第二:警惕过敏性疾病
如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植物的花朵、花粉以及柳絮,空气中的微生物等,属于过敏原。容易引起过敏体质发生变态反应,出现如眼睛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等现象。其中最多见的属于季节性鼻炎。
需要要注意的人群有:对花粉、柳絮过敏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哮喘患者。
预防方法:
减少接触过敏原,少去柳絮、花草茂盛的地方。
出门注意携带口罩。
随身携带防过敏药物,尤其是哮喘患者。
一旦发生过敏,及时到就近医院治疗。
第三:警惕心血管疾病
倒春寒、乍暖还寒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春季还是很冷的。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冷刺激容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增加心脏负担。
尤其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冷暖空气刺激会增加心肌梗死、血栓、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需要提高警惕的人群有:中老人、三高患者。
预防方法: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早脱掉冬衣。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低糖、低脂肪、低盐饮食,戒烟酒。
积极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充足。
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滥用药、私自断药。
一旦发生心血管疾病,及时就医可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第四:警惕传染性疾病
包括腮腺炎、水痘、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春季气温回暖,导致一些传染病病菌活跃,在相关疫苗失效或未注射疫苗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类传染性疾病。
需要提高警惕的人群:所有人。
预防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少接触患者,少去人口密集、空气污染严重场所。
按时接种疫苗。
勤洗手,最好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增加食物营养,积极锻炼身体。
一旦出现发烧、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经常会在小孩的身上发生,因为小孩的抵抗力比较弱,荨麻疹要及时治疗,那么请问荨麻疹症状是什么?荨麻疹不能吃什么?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
荨麻疹症状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荨麻疹不能吃什么
忌吃海鲜:吃海鲜很容易引起疾病,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人身体不适,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现捞的新鲜鱼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如:鱼、虾、蟹、贝类等。
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有如鸡、鹅、羊、牛、猪头肉、牛奶、奶油制品、蛋类等。
生活中的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大蒜、香菇、芒果、香菜等也可以成为过敏源原。
胃酸是人体器官胃中一种很重要的分泌物,胃酸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体消化食物,所以胃酸过多过少都不行,那么请问胃酸过多怎么办?胃酸过多是什么原因?胃酸过多吃什么好?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
胃酸过多怎么办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适量增加碱性食物。胃酸,顾名思义是胃部酸性强,因此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而增加碱性食物来中和。通常碱性的食物有:豆腐、胡萝卜、牛奶、豆类等。
每天喝茶维持酸碱平衡。茶是维持人体酸性和碱性平衡的一个好帮手,有胃酸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连续几天喝茶得到有效的改善。
适时饮水稀释胃酸。由胃酸过多而引起的不适可以通过多饮水来稀释。一般情况下,最佳的饮食时间为早晨起床时空腹饮水,以及餐前1小时、餐后饮水可以有效稀释胃酸。
药物辅助应对胃酸。一般情况下,出现胃酸情况可服用马丁啉、健胃消食片等可以得到缓解。但药物的服用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刺激性强的食物会促进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来分解食物。此外,难消化的食物也应该适当地减少,否则同样也会促进胃酸的分泌。
胃酸过多是什么原因
造成胃酸过多和泛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1、生理性原因
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
2、病理性原因
胃酸过多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慢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胆囊炎等。
1、胃酸过多宜食含碱成分的食物,如乳类、血、酱油,菠菜、油菜、关头卷心菜等新鲜蔬菜与水果;而少食含酸的食物,如豆类、花生、醋、油脂食品等。
2、宜食低脂、低糖食物,而高脂和甜食均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避免摄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
3、胃酸过多应以面食为主,面食能稀释胃酸,其中的碱还能中和胃酸。牛奶、豆浆、粥类等,能稀释胃酸、保护胃粘膜。
4、定时进餐,零食可刺激胃酸增加;不易过饱,以免刺激胃窦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过多可服用斯达舒等药物治疗,经去除诱因,饮食调理等无明显疗效时,应做检查后,服用药物针对病因治疗。